卖鱼

发布时间:

2023-07-18 09:48

小时候,为了生计和孩子们的学费,父亲承包了村里的鱼塘。从此,父亲在辛苦的耕种劳作之余,又要打鱼草喂鱼、巡塘,终日在忙碌,不见消停。

养鱼是个精细活。父亲冬天就开始忙碌,将鱼塘放干,晒上几天再撒上石灰消毒;春天到了,就要根据池塘的大小、深浅、水质肥瘦、水源排灌充分与否等情况选择投放合适的鱼苗;夏秋季节,气温上升,鱼儿活动觅食增加,正是生长的时候,此时则需要大量打鱼草喂食。

忙活了一年,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。父亲总是选择在农历年底前放水干塘。此时,天南海北在外工作的街坊邻居都回到老家过年,山泉水滋养长大的草鱼是团圆饭桌上必不可少一道大菜,预示着“年年有余”。干塘时成了村里男女老少欢聚的时刻,大家围着鱼塘,一边聊得热火朝天,一边紧盯着鱼塘等待着心仪的大鱼出水。

父亲此刻既是欣喜,又是忙碌。父亲穿着连身雨裤,艰难地在及膝的深淤泥里跋涉,然后将活蹦乱跳的鱼捕捞上岸。邻居们此时纷纷用自己的“火眼金睛”瞄准藏身泥水中的大鱼,开始吆喝请父亲帮忙抓鱼。抓到后父亲递给母亲,简单清洗一下上称,那时候计算器还没有普及,父亲安排我负责算账收钱。

有时候,鱼没卖完就要拉到集市上去卖。赶集的日子,父母亲一大早就开始准备,在木板车四周垫上塑料薄膜,倒进去几桶净水,再把没卖完的鱼从水沟中捞出来放入车中。从家里去集市还有七八里路,父亲在前面拉着板车,我和母亲在后面推。一家人迎着晨曦边走边聊,很快就赶到集市。到了之后,父亲把板车停在路边,担心鱼缺氧,他马上拿桶到河里取水放入板车。我们拿出杆秤,就开始营业了。

由于是年底,为了备年货来赶集的人很多,光顾我们档口的人也越来越多。挑鱼、过称、算账、收钱,我们一阵手忙脚乱,随着鱼渐渐卖完心情也愉悦起来。快散集时,只剩下一些快死的小鲢鱼,父亲开始打折处理。母亲拉着我去赶集,年底了要给我添置新衣。母亲为我挑了一件灰蓝相间的外套,我穿上非常开心。或许是通过自己劳动赚来的钱,那件外套我一直很珍惜,陪伴了我的整个中学生涯。

父辈们为了养家糊口从来都是竭尽全力、想方设法,即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动乱中依然怀抱希望、辛勤劳作、认真生活。而现在的人们,因为疫情三年,社会经济形势急转直下,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转型,悲观失望的情绪蔓延,一时之间,“躺平”、“摆烂”成了网络热词。对比父辈的艰辛与困苦,我们有何理由就此躺平呢?

 (第八分公司 唐亮)

推荐新闻